魚與熊掌,能否兼得?

觀察所得,我們最常見的壓力源(stressor)有兩種,分別是「無常」 (不確定性,uncertainties )和「貪心」。
之前的「當種瓜得不到瓜」一文中提到「無常」;這次,希望跟大家談談「貪心」。

貪睡的貓咪-攝於台灣清境的民宿

有個20多歲剛大學畢業一年的後生女來見我。她現在全職一份相當忙碌兼要輪班(shift duty)的工作,同時開始了part-time 的碩士學位課程,加上她是業餘競技性的運動員(在香港是有排名的)。她的主要癥狀(chief complaints) 是:(1)很累,(2)不停的擔心(擔心工作出錯/讀書未能上Dean list/運動比賽成績下滑)和(3)自責(“ 點解自己樣樣事都做唔好?”“點解我有時間瞓覺時,卻偏偏瞓唔著?”)

我見了這女孩數次和開始建立了互信(rapport)後,我給她的訊息是:「你對自己的身體和精神太過苛刻,一年365日叫她加班,還不斷責怪她…今次回去後,你要做一個功課,學習取捨,在”工作/讀書/運動”三者中只取其二,不要貪心!」

不丹高原上的牛 – photo by Rinchen, the wonderful guide in Bhutan

佛學用「牛」來比喻一些我們以為是帶來幸福關鍵的東西 ,但深入觀察後,才覺知他們其實是我們真正幸福的障礙(例如名與利)。

想起一行禪師的「與自己和解」(Reconciliation: Healing the Inner Child)一書中有以下一段:
” 我記得有一位參加梅村(在法國)禪修營的德國商人,當他聽到這個釋放牛的故事時,哈哈大笑。 我邀請他以後再來參加禪修營, 他回應說, 他非常忙。 他是生意人,需要到意大利做生意, 手頭還有很多事情要做,因此他跟我說了再見。
第二天, 我看到他坐在觀眾上 ,我很驚訝。 他告訴我, 他是在前往意大利的途中決定掉頭的。
他釋放了一些本來以為一定要掌握在手的「牛」,他很快樂。“

我也正在寫下並學習放走幾隻生活中的「牛」

1 Comment

Leave a Reply

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:

WordPress.com Logo

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.com account. Log Out /  Change )

Facebook photo

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. Log Out /  Change )

Connecting to %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