想用自己兩個有點兒「 諷刺」的經歷去勉勵大家。
一. 當年中五的我跟一個讀中六的朋友說:「只有傻人才會選讀醫科,又辛苦又讀得耐,起碼十數年才攞得專科資格…」
二. 還沒有「被逼」報名參加毅行者前,我大大聲說:「一口氣行100公里的山路是自虐/自殘的行為,我連30公里都未行過…如果中途行不了要退出,會好掉面!」

後來我取得了精神科專科資格,也在29小時內完成了人生第一次「毅行者」。
回想起當初「放棄參與」的想法其實並非毫無道理,內裡包括兩種常見的「拖延」原因:
一. 擔心失敗( 完美主義)/焦慮: ”如果有機會失敗或結果不似預期(成功),不如再想清想楚,有萬全其美的方案才著手去做”… 可惜現實世界是沒有「萬全之策」。
二. 目標太長遠,缺乏「先苦後甜」的動力,或對自己訂下不切實際的目標.
今次先談談怎樣對治「完美主義/焦慮」。大家可嘗試用以下方法寫低每種方案的利弊:

看!是否每個框框也有些東西填上? (所以世上是没有完美方案)
下一步是細心想想有那些「弊處」(downside)是可以解決/處理掉的(如有, 寫上解決方法)。然後看看剩下來的弊處/風險你能否承擔? (如果無法承擔,而又沒有解決方法,便可把這「方案」删除)。
最後, 選出一個利多於弊的方案,然後不停告訴自己: 就算最壞情況發生, 都是預期之內,我也有足夠能力承擔風險。
我最常用來「 催眠」自己的話便是: 又不會死人冧樓, 也沒有損人利己,一試何妨!